服 饰


  50年代以前,境内农家多以自纺自织的棉粗布为主。机织布(俗称洋布)20年代始渐流行;丝织品、毛料品只有官商富户穿用。60年代末,机织布普及。80年代,随着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扩大开放的不断深入,化纤制品及毛呢衣服料较逐渐增多。进入90年代以来,纺织工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能力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衣料品种增多,真丝、羊毛制品等广为流行。

  款式  清代,官员等有功名者,皆有规定服制;公务、接待及参加典礼等均着官服。民国期间,公教人员、学生穿中山装,少数穿西服;官商穿皮鞋、戴礼帽;城市青年妇女穿旗袍。一般男性夏季多穿对襟上衣、裹腰长裤、圆口布鞋,农民多穿“铲鞋”(鞋脸成勾状,后有叶跟),冬季穿对襟棉袄或大襟大袄、长棉裤、布棉鞋、棉袜,女性则用长条裹脚。男性戴帽垫或“毡帽头”。抗日战争时期流行“土耳其帽”(简状可卷叠,口眼处开洞,俗称漫头抹),劳动人民还穿衩裤(冬季用,即棉制的两条裤腿,穿在两腿上,便于劳作)。女性多穿大襟上衣长腿裤,常年扎腿带,延至60年代,80年代农家仍有老年妇女习用。成年人还有穿坎肩之习。建国初,干部、职工、学生及青年农民以中山装、国防服为主,女性以列宁服务多。男戴军式帽,女用围巾。80年代,服饰逐渐讲究,款式日益增多。进入90年代以来,服装呈现时尚、个性化。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穿着消费向成衣化、美观转变,购买名牌化纤布、呢绒、绸缎、毛绒、羊绒、丝织品衣裤者增多。短大衣、长大衣、蝙蝠衫、面包服、羽绒服、健美服、西服、喇叭裤、牛仔裤、夹克衫以及各式各样的布鞋、皮鞋、塑料鞋、运动鞋、凉鞋等,夏季尤以女装丰富多彩,穿长、穿短、兴肥、兴瘦、姹紫嫣红,迭为循环。此外,盛夏田野劳动时,无论男女均载草帽,世代相传。

  发式与饰物  建国前,男性发式均在脑后梳长辫,且周围头发剃光,辛亥革命后废除,剃光头者居多,少数学生、有身份者及商绅留短发、平头、大分头等。女性未婚者前留“刘海”脑后亦扎独辫,婚后将头发拢起向后梳成发髻,佩以簪、钗等,外罩发网,有的还插上银花,称“网子头”。老年妇女盘发“挽纂”,俗称“疙纽子”。建国后,城乡居民发式趋向多样化。中年男子多留平头、分头,乡村老年人仍剃光头。青年妇女留短发或扎双辫,中年剪髻留短发。进入80年代后,男性发型主要是青年留有“大背头”、大髻角、蓄长发等,女性中青年烫发者渐多,而且发式多样,如披肩发、运动头等。

  建国前,女性七八岁即穿耳戴耳环或坠子,中青年妇女有戴手镯、戒指、项链等,建国后大多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禁止。进入80年代以来,中青年女性时兴戴耳环、头饰、手镯、戒指等。回族服饰变化大体同汉族,唯其惯戴无檐白帽、黑帽之习在老年人中仍很盛行,尤其在庄重场合,民族特点更为明显。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4 泰安招商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泰安市经济合作局(泰安市贸促会)版权所有
鲁ICP备11009465号 技术支持:金潮公司

如您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
请与我们联系:Tel:0538-8286159
Email:tzfwk@ccpitt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