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封禅文化】泰山及其封禅文化

发布时间:2016-11-24       来源:

在世界各古老民族的神话思维中,巨山大川通常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笼罩着一圈神圣的光环。譬如奥林匹亚山,是古希腊的众神居住之地;“五岳”、“四渎”,则是古代中国历朝各代都要祭祀的神灵。尤其是泰山,更是备受历代帝王们的青睐,成为中国唯一一座被帝王封禅的大山名岳,而滥觞于秦、形成于汉的“泰山封禅”,最终被奉为封建王朝的最高国家祭祀大典,演变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古代文化现象,从中可以挖掘出许多意味深长的民族思想文化心理内涵。通过梳理这一部泰山封禅历史,既可以帮助我们对泰山封禅的逐渐演变过程有一个全面的历史认识,又可以理解到这繁琐、芜杂、迷信的形式和仪式背后,还隐藏着一代又一代的古代先民对中华民族共同祖先创造灿烂文明和辉煌业绩的认可和礼敬。一句话,泰山封禅就是对大自然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存、栖息、繁衍之地的无限感激与回报,以及对祖先开拓、创业、发展的无限敬仰与缅怀。
要探讨封禅文化,首先需要对泰山略作一下介绍。
泰山大约形成于一亿年前的中生代,直到距今一亿多年,才有较快速的抬升,到距今约三千万年左右,泰山的轮廓才算基本形成。泰山古名“岱宗”,又名大山、岱山、岱岳、泰岳,春秋时才开始称为“泰山”。泰山山势雄奇,景色秀美,居五岳之首,号称“五岳之长”、“五岳独宗”、“五岳独尊”。因位于我国东部,又称东岳。泰山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国人的崇拜,被视为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泰山更以其雄姿博大、拔地而起,立于“中州”之中,被古人誉为“拔地通天”的“擎天一柱”,是“天下的中心”、“天地相接之处”,令人神往和崇拜。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鲁颂》称赞说:“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孟子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汉武帝登封泰山后称颂它:“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
泰山崇拜,在远古时期尚属于自然崇拜和山川崇拜的范畴,后来便发展成为帝王的封禅,泰山封禅的性质也变为改朝换代的帝王就职仪式、政治上的神道设教工具。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从夏、商时代开始,各朝代的皇帝登上皇位后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刻石记号。相传古时候有七十二代君主的兴起,都是在泰山上会诸候,定大位的。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九年登上泰山封禅以后,秦二世胡亥,西汉武帝刘彻,东汉光武帝刘秀、章帝刘达、安帝刘户,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等都曾登上泰山进行封禅。其中汉武帝登山七次,清高宗弘历登山六次。因此泰山封禅,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祭祀仪式的表演,只是这种祭祀仪式表演的对象,名义上是表演给上天,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专门向天下的百姓宣告封禅者本人是真正的受命于天的帝王;并且这种祭祀仪式在秦汉时期还秘而不宣,故意把这种封禅大典搞得神神秘秘,为后人研究封禅大典增添了许多困难。
自秦汉以来的,随着历代帝王封禅告祭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升级,各种宗教文化相继渗入泰山,群众性登山朝拜活动昌盛不衰,历代名家贤士、文人墨客接踵而至,为泰山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存,使泰山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有“名山、神山、圣山”之誉。周朝的孔子,魏时的曹植,汉时司马迁,晋朝陆机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约一千余篇,题字刻石,到处可以见到。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登临泰山,孔子在泰山之巅喟叹“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在泰山绝顶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的却是一个共同的主题:泰山,母亲!只有沐浴在母亲慈祥的目光里,游子才会感受到家的温馨。儿行千里母担忧,也只有深深眷恋和思念母亲的游子,才能读懂母亲鬓发苍苍的含义。
泰山与黄河并列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民族的摇篮。目前有一批学者和学术活动家,正积极筹划将泰山定位为“国山”,认为泰山是中国人的生命之根、文化之源。泰山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在泰山附近。古老的泰山,群峰拱岱,古迹遍布,文物荟萃,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大约七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大约在四千七百年前,炎黄帝就活动在这一带,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昆仑之丘,黄帝之宫”。章太炎先生认为泰山地区是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吕思勉先生《先秦史·民族原始》也说,“以嵩高为中,乃吾族西迁后事,起初实以泰岱为中。”王献唐、徐中舒、杨向奎先生等都认为泰山一带为中华原始民族之祖国或中国古代文化的摇蓝。泰山是“我们民族的圣地,它历经两千多年还作为一种潜在的集体记忆影响着当代学术的思路。”“将长期影响中国文化。”[党大恩《儒生、封禅和泰山文化记忆的形塑》,《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认为它“演绎为后来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三位一体的泰山崇拜。”[仇念华,孙兆玲《泰山文化定位探讨》,《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第5期。]即便华夏族后来迁徙到中原及其他地区,这种文化和传统也已经深深地根植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因此有人定义泰山是“华夏之源、中华神山”。(何幼琦《海经新探》,《历史研究》,1985年第2期。)
泰山还在很久之前就是一座神秘的大山。《山海经》中提到的所谓“古昆仑山”,就是指泰山。在我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泰山是一座上帝和众神居住的万神山。秦汉时期就有盘古死后,头部化作东岳泰山的民间传说。据梁人任日方撰的《述异记》记载:“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传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另外,泰山作为宗教圣山、神山的记载颇多。《韩非子·十过》云:“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后汉书·乌桓·鲜卑传》云:“中国人死者,云魂归岱山。”陆机《泰山吟》云:“幽涂延万鬼,神房集百灵”,可与《后汉书》互证。《博物志》卷一引《孝经援神契》云:“泰山,天帝孙也,主招人魂。东方,万物之始,故知人生命长短。”《文选》载刘桢《赠五官中郎将》云:“常恐游岱宗,不复见故人。”就明显地把泰山指代为冥世。由于人们对泰山的推崇,泰山的地位、封号不断提升。唐玄宗时,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元世祖忽必烈时,又尊封为“东岳天齐大圣仁圣帝”,俗称“东岳大帝”。泰山上的一些神祗,在各地也均有奉祀,如宋真宗封禅时册封的碧霞元君本不显赫,现在却成为北方颇有灵异的一位女神,被广为供奉,成为一位神通广大的陆地之神,与海神妈祖一北一南、一陆一海,受到民间香火的隆重祭祀。
因此泰山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既是华夏族文化的发祥地,又是古代中原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还是掌管人间生死之神的宗教圣山、神山,政治、宗教、文化地位非常崇高。
198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庄严神圣的泰山,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

友情链接
实用工具

Copyright 2014 泰安招商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泰安市经济合作局(泰安市贸促会)版权所有
鲁ICP备05021563号 技术支持:金潮公司

如您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
请与我们联系:Tel:0538-8286159
Email:fwk8286159@126.com